教育部教育部科學技術司與國家外國專家局教科文衛專家司近日聯合下發了《關於申報2016年度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的通知》,現將通知轉發如下🆕:
有關高等學校:
依據“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簡稱“111計劃”)總體工作規劃,為進一步推進高層次引智工作🙇🏿♂️,支撐創新驅動發展和“一帶一路”戰略✊🏿,促進一流學科和一流大學建設,教育部和國家外國專家局決定啟動2016年度“111計劃”引智基地的申報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申報學科領域
本次支持新建的引智基地須符合以下3種學科類型:瞄準國際科技前沿、有望取得重大突破⬆️🤍、實現創新引領的優勢學科;聚焦國家重大需求和產業發展、有望實現顛覆性創新、催生新產業或引領產業轉型升級的特色學科👩🏼🔧;直面國家發展重點領域🐖、問題導向🕘、文理融合的綜合智庫型支撐學科。
二👥、申報條件與名額
“111計劃”引智基地申報條件按照《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執行。各校推薦基地須尤其具備以下條件:
1.以國家重點學科為基礎🧑🏻🚀,以國家、省、部級重點科研基地為平臺🍸😸,研究工作在本領域處於國內領先水平𓀔,具有良好的國際合作研究基礎🛌🖖🏼。
2.引進的海外學術大師🧏🏿🗯、學術骨幹所組成的高水平外國專家團隊原則上不應少於10人👩🏼⚖️,鼓勵將海外學術大師的團隊整體引進到基地。
3.學術大師應為國際著名教授或同領域公認的知名學者📘,學術水平在國際同領域處於領先地位,取得過國際公認的重要成就,年齡一般不超過70歲(諾貝爾獎獲得者可適當放寬)。
4.學術骨幹應具有所在國副教授以上或其他同等職位,擁有創新性思維,與學術大師有合作基礎⛹🏽,在所屬領域取得過同行公認的創新性成果,年齡一般不超過50歲。
5.已被其他高校引進聘用或已在前期學科創新引智基地受聘的海外學術大師和學術骨幹🪳,原則上不再重復引進聘用🌼。
6.每個依托科研平臺原則上建設不超過2個“111計劃”引智基地,基地負責人必須為本單位的實職人員🏔。基地需配備不少於10名國內科研骨幹🏥,且科研骨幹只能參與1個引智基地。
本次申報采取限額方式,各高校申報1項📃。申報高校範圍為部分中央部門所屬高水平大學。
三、申報工作要求
1.各校要高度重視申報工作,嚴格把關💦,按照申報條件和相關要求結合學校宏觀規劃認真組織遴選並進行公示後申報🧛🏿♀️。
2.“111計劃”引智基地的建設周期為5年,每年度支持經費不低於180萬元👨🏻⚕️,其中國家外國專家局文教專家聘請計劃經費90萬元。各校需在外國文教專家聘請計劃和經費的總體框架內進行通盤考慮和統籌安排,保障基地建設穩定支持和科研人員隊伍可持續發展✍🏻。
3.海外學術大師和學術骨幹不能如期在申請書上簽名的👨👦,請將與其合作、並同意參與計劃的證明材料附於申請書正本後面⛵️。
四、申報👷🏿、評審方式與時間
1.請各相關高校嚴格按照申報要求認真填寫《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項目申請書》,並出具蓋有學校公章的推薦函,於2015年9月14日17時前將推薦函原件2份🪜,申請書一式6份(註明正本2份,副本4份)☝🏼🏇🏽,附件材料1份,電子版光盤2份🧘🏿♂️👱🏻♀️,報至教育部科技司綜合處,逾期不予受理(以收到郵戳時間為準)。
2.教育部和國家外國專家局將在高校申報的基礎上對基地進行形式審查,組織專家函評及答辯評審(時間及要求另行通知)。凡未通過形式審查的基地,將不能參加專家評審。請有關高校註意查收評審結果文件,關註教育部科技司網站()和國家外國專家局教科文衛專家司網站()⛹🏻🧛🏿。
《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管理辦法》和《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申請書(2015年版)》可在教育部科技司和國家外國專家局教科文衛專家司網站下載
教育部科技司聯系人:王萬鵬、李人傑、李 楠
聯 系 電 話⚆:010-66096358<<>
電 子 郵 箱:wpwang@moe.edu.cn
國家外國專家局教科文衛專家司聯系人:劉歡、炊海春
聯 系 電 話:010-68948899-50522
郵 箱:wjsjhc@126.com
教育部科學技術司 國家外國專家局教科文衛專家司
2015年7月16日
信息員:系統管理員